随园诗话第 3 节

袁枚 / 著
 加书签  朗读 滚屏

三七

【收藏美小说,防止丢失阅读度】

靖逆侯张勇,字非熊,国初定鼎,即仗剑关,见英王。王奇之。提督甘肃,知吴三桂将反,命子云翼间入都,首发其。圣祖解御袍赐之。功成,谥襄壮。相传其封公梦夏侯惇而生侯。薨葬坟,掘地得夏侯碑碣,亦奇也。诗,《崆峒》云:“蚩久消兵,此犹存访名。万里山河尘起,松风常带凤鸾声。”

三八

谋事久而得,则意思转淡。何士颐秀才《怀》云:“非无用贫偏暇,事到难图念转平。”真悟语也。其如:“贫犹买笑为累,老尚多或寿征”,“书因补读随时展,诗为留删数抄”,皆愧风之旨。殁,余闻信,飞遣到其家,搜取诗稿,得三百余首。为付梓行世,板藏随园。

二九

余宰沭阳时,淮安诸生吕文光,馆于沭之吴姓家。其子某赴童子试,吕为代倩文字,被余侦获。其能文,加之罪,且延为西席,以之。和余《草》云:“漫言承薄,灵自信济多。”又云:“托何必蓬莱?得气均沾雨中。”余笑曰:“此县令诗,能作翰林者。”已而果中辛未士,县。

四O

江西魏允迪,字懋堂,豪迈羁,官中书侍读。以军公子,而家资散,因之失官。咏《山中积雪》云:“山涯更滨,漫天匝地如银。村报溪桥断,可喜难索债。”“霄篁竹翠盈眸,雪风欺扑地愁。莫讶此君无节,经沦落也低头。”又,《门》云:“凭着牵,只挥回头。”读之令神伤。与余同召试友也。

苏州舁山轿者最狡狯,游冶少年多与钱,则遇彼姝之车,故意相,或小顿。商意先生有诗云:“直得舆夫争立,翻因小住饱看。”虎丘山坡五十余级,女坐轿山,心怯其坠,往往倒抬而行。鲍步《江竹枝》云:“妾自倒行郎自看,省郎回头。”

四二

李义山咏《柳》云:“堤远意相随。”真写柳之魄。与唐“山远始为容,江奔地随”之句,皆是呕心镂骨而成。才每。吴竹桥太史亦有句云:“中随。”

四三

陆鲁望张承吉丹阳故居,言:“保佑善题目佳境,言可刊置别。此为才子之最也。”余此言。自古文章所以流传至今者,皆即即景,如化工肖,着手成,故能取而用竭。然,切语古都已说;何以唐、宋、元、明,才子辈,能各自成家而光景常新耶?即如客之招,夕之宴,开定分寸,贴切此、此事,丝毫容假借,方是题目佳境。若今所咏,明亦可咏之,此可赠,亦可赠之;腔虚,陈腐堪矣。尹文端公在制府署中,冬招秦、蒋两太史及余饮酒,曰:“今,皆翰林,同衙门,各赋诗。”蒋诗先成,首句云:“卓午问字车。”公笑曰:“此官请客诗也。”秦惧肯落笔。余亦知难而退。公许。乃呈律云:“小集平泉夜举觞,风座知霜。偶然元老开东阁,难得群仙共玉堂。”公喜,曰:“开已包括全题。傅夸刘禹锡《金陵怀古》诗‘四句已探骊珠’,此之谓矣!”

四四

余每作咏古、咏诗,必将此题之书籍,无所搜;及诗之成也,仍典。尝言:有典而用,犹之有权逞也。

四五

熊掌、豹胎,食之至珍贵者也;生活剥,笋矣。牡丹、芍药,之至富丽者也;剪彩为之,蓼、山葵矣。味其鲜,趣其真;必知此,而可与论诗。

四六

襄勤伯鄂公容安,好诗,如有宿悟。《竹林寺》云:“初地相逢似旧,安见非僧?”《悼亡》云:“伤心最是怀中女,错认眠作暂眠。”

四六

《记》曰;“学然足。”可见知足者,皆学之,无怪其夜郎自也。鄂公《题甘寺》云:“到此已穷千里目,谁知才层楼。”方子云《偶成》云:“目中自谓千古,海外谁知有九州?”

四七

山诗无自在,故其为和平乐易;王荆公诗无句自在,故其为拗强乖张。愚谓荆公古文,直昌黎,宋敢望其肩项;若论诗,则终在门外,可笑者,改杜少陵“天阙象纬”为“天阅象纬”,改王诘“山中夜雨”为“半雨”,改“把君诗”为“目”,“关山同照”为“同点”:皆是点金成铁手段。抵宋好矜博雅,又好穿凿,故此种剜生疮之说,而足。

杜诗:“天子呼船。”此指明皇龙池召李而言。船,舟也。《明杂记》以为:“船,领也。蜀领为船。谓李而见天子也。”青莲虽应若是之妄。东坡《赤赋》:“而吾与子之所共适。”适,闲适也。罗氏《拾遗》以为:“当是‘食’字。”引佛书以为食,则与文文义平险。东坡虽佞佛,必其例。

杜诗:“王云旗翻。”此王,西王也。《清波杂志》以“王”为名,则与云旗杳无涉。王勃《滕王阁序》:“落霞与孤鹜齐飞。”此落霞,云霞也。与孤鹜类而类,故见妍妙。吴獬《事始》以落霞为飞蛾,则虫并飞,味同嚼蜡。杜牧《阿宫赋》:“未云何龙”,用《易经》“云从龙”也。《是斋记》以为用《左氏》“龙见而雩”。

宫中,非雩祭地也。《文选》诗:“挂席拾海月”,妙在“海月”之可拾也。注《选》者,必以“海月”为蚌蛹之类,则作此诗者,蚌翁耳。少陵诗:“无风云塞,夜月临关。”其妙在无风而云,夜而月故也。注杜者以“夜”、“无风”为地名,则何地无云,何地无月,何必此二才有风、月耶?“三峡星河影摇”,即景语也。注杜者必引《天官书》“星为用兵之象”,未必太平诗,星光也;宋子京手抄杜诗,改“节汉臣归”为“秃节”。“秃”字如“”字之有神也。

刘禹锡《西》诗“毅纹生”,明是方生之义。而晏元献以“生”为生熟之生。岂织绮觳者,定用生丝,用熟丝耶?东坡《雪》诗,用“银海”、“玉楼”,言雪,以银玉·字样托之,亦诗家常事。注苏者必以为家肩目之称,则当雪时,专飞士家,到别家耶?《明杂志》云:“坡诗:‘客行万里半天,僧卧庵初头。’黄元以为‘’字可对‘天’字,遂妄改为‘’字。

对则工矣,其如‘初头’三字文理通?”袁瑾《秋》诗:“芳草,王孙今又归。”此“王孙”,公子王孙之称也。宋云:“王孙,蟋蟀也。”引《诗纬》云:“楚名蟋蟀为王孙。”又以为“猿”,引柳子厚“憎王孙”为证。博则博矣,意味索然。《冷斋夜话》云:“太诗:‘昔作夫容,今为断肠草。’本陶弘景《仙方注》‘断肠草名夫容’故也。

乃知诗字闲话。”方密之笑曰:“太冤哉!草妨同名,诗何心作药师耶?”凡此种种,其病皆始于郑康成。康成注《毛诗》“美目清兮”:“目为明,目为清。”然则“美目盼兮”,“盼”又是何?注“亦既觏止”,为男女媾之媾。注“五为期”,为“妾年未五十,必与五之御。五御,故思其夫”。注“胡然而天,胡然而帝”,是“灵威仰,赤嫖怒”。

注“言从之迈”,言“将自杀以从之”,其迂谬已作俑矣]尧之时,老壤。壤,土也。周《风土记》则曰;“壤,以木为之,三尺四寸。”引皇甫元晏十七岁与从姑子壤于路为证。知尧之时,安得有木壤?果有之,又何得历夏、商、周而见于咏乐耶?知周《风土记》,亦宋伪作。

四八

本朝有某孝廉献吴逆诗云:“穷楚覆秦救,心韩亡受汉封。”圣祖其巧于用典,遣访之。其逃。余以为此仿宋汪彦章为张邦昌雪罪表也。其词云:“孔子从佛之召,卒为尊周;纪信乘汉王之车,将以诳楚。”可谓善于文者。

四九

赠别云:“临歧几点相思泪,滴向秋阶发海棠。”语也。而庄荪太史《赠》云:“凭君莫拭相思泪,留着明朝更。”说破,转觉嚼蜡。佟法海《吊琵琶亭》云:“司马青衫何必?留将泪眼哭苍生。”般杀风景语。

五O

显者云:“堂知何病,贵医争试方。”说患病状。

吾乡陈星斋先生《题画》云:“秋似美无碍瘦,山如好友嫌多。”江翁征士朗夫《尚湖晚步》云:“友如作画须淡,山似论文喜平。”二语同风调。

五二

本朝开国时,江城最降。有女子为兵卒所得,绐之曰:“吾渴甚!幸取饮,可乎?”兵怜而许之。遂赴江。时城中积尸岸,可闻。女子啮指血题诗云:“寄语路休掩鼻,活。”

五三

同征友万柘坡光泰,于五、七古。程鱼门读之,五投地。近学宋,有晦涩之病。陈古渔专工近,宗七子;故闻鱼门赞万诗,相抵牾。余为作跋,释两家之憾,且摘柘坡近之佳者,以晓古渔。其《题开元寺》云:“古树巢密,疏寮客到稀。”“铃随瓦坠,碑断入墙填。”《方镜》云:“自笑相逢同枘凿,封侯谁有面如田?”《金鳌玉炼桥》云:“晓浓翠东西映,也算蛾眉对仗班。”陈乃折

五四

姑嫁慈溪姚氏。姚能诗,外为女傅。康熙间,某相国以金聘往女公子。到府,住园中,极珠帘玉屏之丽。拜两姝,容绝世。与之语,皆吴音;年十六七,学琴、学诗,颇聪颖。夜伴女傅眠,方知待年之女,尚未侍寝于相公也。忽夕,二女从,面微。问之,曰:“堂赐饮。”随解寝。未二鼓,从帐,抢地呼天,语呶呶可辨;颠仆片时,七窍流血而。盖夫赐酒时,业已酰之矣!姚踉跄弃资装,即夜逃归。常告云:“二女,年可惜。”有《自嘲》联云:“量酒痕先面,琴曲和弦。”

五五

已难,而和之韵则更难。近惟陈其年之和王新城《秋柳》,奇丽川方伯之和青丘《梅》,能袭旧语,而自新裁。陈云:“邮亭挽客,风流放诞是耶非?将军营里年光晚,京兆街信息稀。愁黛忍令秋见?条任与夜乌飞。舞女伴如相忆,为报飘零愿已违。”“鹅黄搓就相怜,记得金城几树烟。未到阿那先属鬏,任为抛掷也。由好惟三月,待得开又年。此秋山太迢递,株株摇落画楼边。”又云:“似尔陌头还拂地,有怕开箱。”俱妙。方伯云:“枝头何痕,霜亦神雪亦温。径晓风寻旧梦,半林寒月失孤村。镂冰为句,离恨难招玉作。寄语溪桥桥客,莫从里误柴门。”“点额谁入汉宫,冻云路难通。胧胧照去月疑落,瓣瓣擎雪又。无梦随流去,有只在此山中。松间竹外谁知己?地老天荒玉丛。”又云:“珊珊仙骨谁能近,字与林家恐未真。”“陇首只今意薄,山中自昔故稀。”其淡之怀,梅有知,当呼知己。

五六

康熙间,于清端公总督江南,举其族襄勤公守江宁。二俱名成龙,以为嫌;且俱以清节卓行,名震海,洵圣朝佳话也。襄勤巡京畿,避权贵,故演戏者有“门寺诛僧”节。事虽附会,非无因也。其孙紫亭先生,名宗瑛者,甲戌翰林,逸,善画工诗。余戊申游虞山,紫亭之子静夫明府适宰昭文,以《鹤堂诗》见示。如《题画》云:“寒声两岸虫,秋怀千顷荻。雨断月初明,孤篷犹滴沥。”《游马氏园》云:“隔树未知,缘溪已到门。”《折杏赠某》云:“灯影摇芳树,手。”《归车》云:“急雨惊风翻碧沼,归云学亦东流。”皆超超玄箸,间烟。静夫云清端、襄勤二公,亦有诗集;,为余寄

五七

李尚书雍熙学,散遣歌姬。王西樵责以诗云:“听歌曾入忘忧界,应忽缚枯禅戒。未是山与病缘,何妨樊子同在?安石携凡,仲开阁终无赖。谁为公画此策者,鞭其背!”阮亭亦云:“万种心消未,忍辞骆马遣杨枝?”余惜秦少游未闻此言。

五八

江西某太守,将伐古树。有客题诗于树云:“遥知此去栋梁材,无复清苔。只恐月明秋夜冷,误岁鹤归。”太守读之,怆然有,乃伐。

五九

南宋宫嫔墓在越中者甚多,质湖之滨,狮山之侧,茔址可识者,二十四,俗传“廿四堆”是也。山邵姜畦先生诗云:“质湖湖莹如镜,照亡事可哀。‘二十四堆’,钱塘风雨翠华。”绰有。先生五言,咏《济南趵突泉》云:“倒翻庐阜瀑,涌浙江。”时诸名士,为之搁笔。又有句云:“溪澄影偶,山静屐声孤。”

六O

江南黄梅时节,可厌。徐金粟云:“待雨先地,并无云亦天低。”

大家正在读